12.【谢家祥将军】《红流奔涌卷巨澜——听老红军谢家祥讲长征的故事》作者王银茂(首发时间2012.02.01
红流奔涌卷巨澜——听老红军谢家祥讲长征的故事
每当提起“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瑞金籍的老红军、原福州军区顾问谢家祥便会想到当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沙洲坝的那口“红井”。近日,在福州某部大院,笔者慕名来到“将军楼”,采访这位“红色土地上的儿子”。从红军在沙洲坝挖水井,到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三过草地,92岁高龄的谢将军滔滔不绝地向我们娓娓道来……
1933年5月,正赶上红军扩编,不满20岁的谢家祥带着7个同伴报名参加了红军。第二年便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长征途中,谢家祥经历最艰苦、最激烈的一仗要数湘江之战。1934年11月25日,谢家祥所在部队行至距湘江边还有几十里时,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必须赶在当晚11时以前渡过湘江,掩护主力继续前进。那天快做好的饭也没有来得及吃,部队就立即分成十余路纵队向湘江边跑步前进。敌人逼得很近,流弹在空中呼啸而过。第四天中午,军团到达了渡口,渡过了湘江,较好地掩护了后面的大军过江。谢家祥叙述他当时的工作情景,他跟随团首长身边跑前跑后,处在高度的紧张和疲劳之中。他见到军委和部队发来的电报都标有“火急”、“十万火急”、“万万火急”等字样,内容都是描述红军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枪托砸坏了及部队伤亡、缴获数字等。
谢家祥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他经历了三过草地、二爬雪山的艰难岁月。草地行军难于上青天,每过一次草地就面临一次死亡威胁。
1935年7月,部队第三次过草地,因路程远、时间长,所带的粮食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生存,部队严格控制粮食定量,粮食不够就挖野菜,有时连野菜也挖不到,便饿着肚子走,实在难忍就把牛皮烤焦充饥,说到这里,将军脸上流露几分苦涩:“我当时把皮鞭烤着吃,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反正能充饥就行。”
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大家担心的就是生病,因为无任何药品,完全靠自身的支撑能力,否则会就地倒下。谢家祥说,刚进草地,正遇上连续下雨,多日的雨淋和露宿,使他一直高烧不退,浑身无力。眼看就要“安家”在草地上了,就在这时候,部队奉命向后进行休整,就是短短几天的休息,使他的身体渐渐好转,从而渡过了生命的难关。
回忆结束后,老将军仍处在兴奋中。他提笔写下了毛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句。并在红军军旗上深情地签名留念,随后又拉着夫人刘德玉的手说:“这军旗是用鲜血染红的,我们是长征见证人。在军旗下留个影更有意义。”(王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