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茂将临川文化刻在寿山石上
今年42岁的王银茂,祖籍临川区罗湖镇墩上村。现就职于南京军区司令部第二老干部处(驻福州市)担任首长秘书。从1985年开始,他致力于《王安石诗词全国书画篆刻五百家作品集》的创作与征集出版工作。近日,肩扛上校军衔的王银茂回乡探亲,在接受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作为临川人,宣传临川文化是自己份内的事,他要把临川文化刻在寿山石上,让其永远流传下去。
王银茂1980年应征入伍,1983年开始自学篆刻,深得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周哲文、石开、陈石等悉心指导,治印以秦汉为宗,注重研习明清流派和当代精作,印风追求苍老厚重,布局新奇精巧,豪放潇洒。作品有5000余方在《半月谈》、《书法报》、《解放军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曾获全国大赛一等奖5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7次。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中国书画报》、《解放军画报》等曾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名城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和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目前正在与同道在福建八闽大地上积极创办印社。
198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银茂对家乡临川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王安石发生了极大兴趣。当时,正在学习篆刻的王银茂萌生了一个想法,精选王安石500首诗词,把它们刻在寿山石上,让其流芳百世。
从此,王银茂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收集王安石的诗词。他跑遍了福州市大小书店,先后收集到8个版本的王安石诗词选。然后,请福建师大中文系的教授从中精选了500首诗词。选诗词也许不是太难的事,可要将这些诗词刻在寿山石上,无疑是一项艰苦工程。他先后花了近三年时间,精选了500块寿山石,并且请当地艺术家在其钮头上雕刻了神貌各异的王安石头像。然后,分别用现代字体作边款,篆书作底印,将王安石的诗词刻于其上。
与此同时,王银茂遍访当代著名书画家,请他们或书写王安石的诗词,或根据王安石诗词的意境作画。如今,20年过去了,王安石诗词全国书画500家作品的收集已近尾声,而他自己刻写500首王安石诗词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王银茂的举动,得到部队领导和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家的支持。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专门为其作品集题写了书名,中国文化界泰斗启功大师对该作品集十分关心,热心推荐国内著名书画家参与其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功成名就的王银茂非常热衷于家乡的公益事业。每次回乡探亲,他都要带些钱分发给村里的老人和困难户。从2003年开始,他立下一个规矩,凡是村里考取大学的人,他都奖励300元钱。去年10月,得知家乡要建一条水泥路,他当即捐资5000元。今年3月,他还花2万多元钱,把墩上村60至80岁的老人接到福州游玩。这次探亲返家,他又准备出资20余万元钱,在墩上村修建3个凉亭,方便村民们野外遮阳避雨。
而在他心中,最难舍的是临川文化情结。王银茂很聪明,爱好广泛。刚到部队时,战友们都称他为能人,当得知他是临川人后,便称他为临川才子。每当这时,他心里便有说不出的自豪。同时,心中更增添了一份责任:传播临川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临川文化。
在王银茂篆刻印章中,边款均落有“临川印人”字样。他编辑、创作的《王安石诗词全国书画篆刻五百家作品集》,虽然还没完成,但已有外地老板开出高价,要购买他这套作品,并承诺出资为其建一个专门的馆舍收藏,但他拒绝了。王银茂说,我是临川人,这套凝聚我心血的作品集,理应留在临川。王银茂表示,作品集完成后,他会将无偿捐赠给家乡王安石纪念馆。
(本文摘自2005年8月28日《抚州日报》记者:胡新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