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抚州的街上,光听那些古老的街名、地名,就有一种时光倒错的感觉。走在荆公路、安石大道,会让人萌发对王安石变法图强的的钦佩;漫步在若土路、玉茗大道,会想起汤显祖及他的“临川四梦”;徜徉在二仙桥,可以寻觅晏殊、晏几道的足迹;而梅庵路,是为了纪念清末书画大家、南京大学创办人李瑞清……走在这些以先贤名号命名的街巷,好象迷失在时光隧道,那些面容清矍、目光深邃的鸿儒先哲迎面飘然而来,他们的衣袖扬起一阵阵书卷气,告诉你这里曾是诵读成风、礼乐昌明的文化之邦。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抚州古称临川郡,东连吴越,西接潇湘,南控闽粤,北
襟江湖,横跨吴、越、楚三地,荆楚、吴越文化交汇于此,中原、闽粤文化滋润其中。优越的地理位置,秀美的风光,发达的农业,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出灿烂的“临川文化”。
魏晋以来,特别是两宋之后,抚河两岸,名人辈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据记载,自宋而清,仅抚州(临川)进土及第者2000余人,涌现了举世瞩目的才子群体。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汤显祖,乐史、饶节、谢逸、谢过、李觏、吴澄、谭纶、陈自明、危素、蔡上翔、吴与弼、罗汝芳、纪大奎、李瑞清、陈彭年、危亦林、邓茂七、徐奋鹏、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黄爵兹、欧阳竟无……,其中有哲学家、改革家、文学家、戏剧家、地理学家、医学家、书画家,都是抚州古代才子群体中的佼佼者。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陆游、黄庭坚、梅尧臣、范成大、李贽、徐霞客等均在此任职或宦游,可谓“名儒巨公、彬彬辈出、不可胜数”。“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是王勃对“临川文化”的由衷赞美。
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彰显出城市的内涵与气质。要了解抚州的过去,必先去看横跨抚河的文昌桥。文昌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初年(1165)年,以抚州地应文昌星(文曲星)而得名。“陈、罗、章、艾”江南四大才子“文昌桥上晒文章”、“文昌桥上赏文章”、“文昌桥上赛文章”、“欲览诗书文昌桥”、“无才莫进抚州门”等传说,都与此桥有关。
文昌桥是抚州文化的胎记。古往今来,曾有无数的英才俊杰从此桥踏过,留下了王羲之、
王安石、曾巩、陆游、汤显祖等文化巨匠的足迹,足以让文昌桥彪炳中国文化史册。文昌桥并不长,却是抚州的文脉所在。文昌桥西头的洗墨池,是当年官任临川内史的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地方,他在这里挥毫泼墨、俯身洗墨的潇洒身影仿佛依稀可见。宋代以后,洗墨池一直是州学所在地,有曾巩《墨池记》为证。《墨池记》借王右军练笔之事,勉励世人勤学上进。
文昌桥东是汤显祖故里,曾有汤显祖的祠与墓。不难想象,汤显祖回乡进城,多从此桥
经过。桥东这片土地是佛教福地。唐开元年间,当时南宗八祖之一的马祖道一禅师在此开基立寺,创立正觉寺,及至宋代盛况空前,王安石、汤显祖、李贽等都留有诗篇。清光绪三十四年,法国传教士董如葭在文昌桥东灵芝山上建造天主教圣约瑟大教堂,现为全国第三大天主教堂。桥东一度成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集中地。文昌里,汤显祖生于此又葬于此,可以说是“临川四梦”的根脉所在。
“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汤显祖是临川人,而《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皆有梦,故称“临川四梦”。“四梦”是汤显祖毕生思考人世现实与生命意义的情感结晶。他在说到“四梦”创作时曾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有梦必源于情,有情必归向梦。“四梦”揭示万般总归一个“情”字,他在《牡丹亭记题词》曾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以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翁把“情至”当宗教来膜拜,在他眼里,至情的打量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起死 回生。这也是《牡丹亭》能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原因。
如果说情与梦是汤显祖一生的主题,那么,王安石何尝又不是一个执著的梦想者。中国历史从来不缺血雨腥风、改朝换代的暴力革命,唯独缺乏渐进式的改良与改革,且改革者都没有好下场。改革需要理想与激情。王安石为了改变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他向皇帝提出实行新法,革除积弊。变法触犯了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王安石不屑与反对派计较:“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应对保守派的阻挠。由于种种原因,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梦破裂了。但是,王安石的改革精神值得今天的当政者学习。
为什么这片土地会孕育出如此璀璨的“临川文化”,涌现出如此众多的才子哲人?我们只要走上桥西的大公路,慢慢往前走就会明白了。大公路被称为“书籍一条街”,从市新华书店到抚州一中门口,不到一里路的地方,竟有二十多家书店。大公路是老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带,商场超市林立,可谓寸土寸金。然而,并不影响那么多装璜雅致的书店在此安营扎寨。每个书店都是人头攒动,购者不绝。
抚州有崇文好学的传统。旧志里载载,民众“乐读书而好文辞”,“地无乡城,家无贫富,其弟子无不学,读书之声,尽室皆然。”尤其是那些知书达礼的大家族、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往往兼有家教与师承合二为一的家学承传。后辈不辱家声、不堕门风的愿望强烈,立志以诗书求闻达,刻苦上进。象王安石及其父王益、弟王安礼、王安国同为进士,曾巩兄弟妹婿六人齐登皇榜。如今,抚州基础教育蜚声全国,学子满天下,每年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要占全省的三成左右。
临川才子原从书中来。抚州边上的浒湾镇,曾是明清时期江西最大的印书中心,古有俗谚“临川才子金溪书”,称赞浒湾出书之盛。
由于前些年抚州经济发展有些滞后,一些外地人嘲笑抚州人:“一是会读书,二是会养猪。”其实,外省人也这样嘲笑江西人。临川文化的核心即是“耕读文化”,赣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何尝又不是“耕读文化”?抚州气候温润,百里沃野,地肥水美,物产丰饶,素有“赣抚粮仓”之誉,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崇仁麻鸡、东乡生猪、临川西瓜闻名全国。温饱不愁,自然可以坐下来从容读书,以求学而优则仕,进而达则兼济天下。
抚州人除了会读书,经商也是把好手。作为江右商帮支柱之一的抚州商帮,曾走遍华夏,广达三江。今天,抚州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在北京、上海、南昌等地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的大老板不计其数,不仅造就了数以百计的亿万富翁,还抱回了好几个“鲁班奖”、“白玉兰奖”等建筑领域的最高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的发展格局,抚州由于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加上境内没有大型国有企业,也没有跨境的交通干线,经济发展一度滞后,城市建设也不见起色。抚州的形象在世人眼里变得暗淡起来,抚州人开始沉默了。他们在沉默中思索发展的方略,在沉默中探寻发展的突破,就像先贤汤显祖走进破茧山房,等待破茧而出的那一刻。时间走到过了新世纪的头五年,抚州终于迎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
建新型工业城市、创文化生态名城,成为抚州人追逐的梦想。抚州人压抑许久的进取心像火山一样迸发,焕发出巨大的工作激情。接触一个个抚州人,情不自禁地为他们不甘落后与抢抓机遇的劲头与锐气所感染、所振奋。
走在新城区宽阔靓丽的街道上,惊讶于抚州的成长之快:就像一个受精卵,突然裂变出一个新细胞,城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我离开抚州才七年,每次回去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抚州变高了,变绿了,变亮了,变美了。城市的美化和功能的完善,优化了投资环境,吸引了四海的客商。无论是金巢开发区,还是抚北工业园,都是厂房成排,机器轰鸣,进出货车络绎不绝,一派繁忙兴旺的景象。
难能可贵的是,抚州在发展经济和建设城市进程中,始终注重文脉的保护与传承,注重彰显本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占地面积200亩的抚州文化园,是一座集汤显祖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临川名人苑、文化艺术广场“五位一体”的文化建筑群,集中展示了抚州的名人文化、历史文化、居民文化和戏曲文化精华。富丽堂皇的汤显祖大剧院迄今为止是江西最好的大剧院,2008年12月底,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在这里上演。汤显祖经典名作与典雅唯美的昆曲完美结合,演绎了一段情与梦的人生。
如果夏日到抚州,一定要去梦湖。梦湖原是城西凤岗河下游的地洼地,历史上十年九涝。2007年,市里筹资4个亿,建造了集蓄水泄洪、文化生态、游乐休闲等多种效应为一体的人工湖,打造了一个由广场、亲水平台、梦桥、梦岛、梦亭、湖边码头、堤防等组成的多功能景区,湖面达2300多亩。命名为梦湖,不仅因湖景美丽,如梦如幻,亦因汤翁著“临川四梦”,以梦抒情,以梦造景,表达传承文化之意。梦湖湖面平阔,碧波荡漾,如一片汪汪的翠玉碎银。白天可见云卧波底,鸥鸟翻飞,堤岸桃红柳绿;夜晚若到湖里荡舟,但见波平如镜,月影如璧,清风徐来,令人暑气顿消。在梦湖广场上,有两排方形柱子,柱体上录有几十位抚州先贤的名言;中有两个大理石台座,上面摊开长卷,与两旁的语录相映,似有书香阵阵扑鼻。梦湖像一面镜子,照耀出抚州人的百年梦想:不仅要活得好,而且要活出美、活出诗意来。
梦,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词,对于抚州而言,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梦,成了抚州的象征和骄傲。梦想是前进的的动力,梦想可以铸造未来。抚州已经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抚州的未来不是梦。曾经创造了璀璨“临川文化”的抚州人,必将在追梦的征途上创造更多的辉煌。
(录自赣风吴黎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