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浏览次数:1689234
3月18日下午3时,王银茂荣获青铜篆印吉尼斯纪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吉尼斯世界名人厉恩海总策划并颁发证书,中央电视台“今日中国”等栏目主持王京生为主持人。郭玉祥中将,祁荣祥、孙昌军、李大维(送花蓝)、刘长余等将军到会见证。抚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特派代表黄有盛局长祝贺讲话。“民族复兴航母基金会”总指挥于若梅以及社会各界著名人士姜文华、王京生、李采、张众喜、李秀芳、于敏祥、江强华、袁海涌等100多人参加。新闻媒体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北京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等30余条。 ●●●2013年6月29日,"学篆七姐妹"书法篆刻艺术学习班在福州环桥大酒店举行开学典礼。●●●老红军、开国老将军、著名书画家王直将军(98岁)题字“天道酬勤“祝贺。原福州军区老红军王玉清,老八路叶汉林、何庆宇等老首长以及中国海峡会副会长张铭清教授等军政老领导,在学员“七姐妹“上门拜访时,送画册等表示支持并祝贺。●●●福建省原人大副主任宋峻,省统战部副部长游嘉瑞,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杨永让,省民政厅处长王和炎,国鼎安防集团老总贺云翔,厦门国际美容师周江雁,龙岩企业家钟瑾,平潭林炳耀等到场讲话祝贺,并为七姐妹颁发学员金牌、银牌匾。●●●著名书画家陈初良、高季笙、 陈泰宏、黄光辉、王瑞、曾光明、黄维国、何红、李清辉、吴德才、薛少明以及闽侯荆溪十位少儿书画爱好者葛锐義等到场挥毫泼墨。●●●圣泉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军旅篆刻家王银茂现场组织并担任授课老师。“学篆七姐妹“有:甘花香、 杨鹃、王美垛、卓慕清、曾颖、汪兰君、王小曼。跟学者有:温丽君、常弘、许绍玲、 滕琳、黄南芬、陈昱、 宽闻、 周江雁、林捷、吴艳燕、 邹琴、宋水琴、 康丽、秦小淇、蔡丹、卓雅庭、文明、王曼颖、张颖、郑磊超、 王亚文、 王川文等。●●●庆典活动中,举行了名家作品展、书画笔会、 晚宴酒会,同时还举行了名家为“学篆七姐妹“每人赠送书画作品、篆刻印章、学篆制式工具箱等赠送仪式。学员杨鹃担任主持人,甘花香代表“七姐妹“学员上台讲话。●●●活动下午三点开始,晚上九点结束,参加庆典人员八十余人。●●●6月30日,“学篆七姐妹”艺术梦组合班来到福州圣泉寺举行第一场书画笔会。(石川)
当前位置:首页 >> 09_上_福州军区

6.【何云峰将军】老红军、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副政委(首发时间:2012.04.22)最近增补内容时间见下

发布时间:2013-07-25 浏览次数:28796

 

 

 

 

一、何云峰将军晚年生活  ●●●●●●●●●●●●●●●●●●●●●●●●●●●

 

 

 

 

 

 

 

 

 

 

 

 

 

 

 

 

 

 

 

 

2011年2月25日,沈阳武警指挥学院学员王川文(王银茂儿子)前往南京军区驻榕某部将军大院拜访老首长夫人王槐贞 

何云峰老将军亲笔写字: “我谢谢王秘书来看我,我给你拜年,祝你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

 

二、何云峰将军简历及逝世消息  ●●●●●●●●●●●●●●●●●●●●●●●●●●●●

 

老红军、老将军何云峰同志在福州逝世

      何云峰(1922—2013) 四川省平昌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宣传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直属政治处宣传员,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青年干事、政治指导员,旅政治部组织干事、巡视员,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3年1月6日于福州总院逝世,12日在福州总院举行告别仪式。

 

三、原福州军区顾问何云峰将军生平  ●●●●●●●●●●●●●●●●●●●●

 

 

我们永远怀念老红军、开国老将军何云峰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福州军区顾问何云峰同志(副大军区职),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16115分在福州逝世,享年91岁。

何云峰同志19221月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元山乡一个偏僻小村庄,8岁开始读书学习,后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放牛。在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热潮和家乡红军的影响熏陶下,何云峰同志积极踊跃参加乡苏维埃儿童团,逐步接受革命进步思想。19333月仅11岁的他毅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何云峰同志历任红四方面军公务员、宣传员,抗日大学通讯员,援西军部一二九师师部公务员等职。参加了川陕苏区达县、强渡嘉陵江、反敌人“六路围攻”等战役战斗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里,何云峰同志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在红军准备长征时,组织上担心他年小体弱难以克服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决定让他留守后方,但他坚决要求跟着红军大部队前行,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凭着坚强的毅力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表现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赤胆忠诚。

抗日战争时期,何云峰同志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直属政治处宣传员,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宣传员,三营营部青年干事、政治指导员,三八六旅政治部政治指导员,中条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太岳二分区政治部巡视员,山西省士敏县大队独立营政治教导员,太岳区士敏独立团总支书记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太行太岳区历次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在极其艰难险恶的条件下,他凭着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和无限忠诚,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特别是19408月开始,为粉碎日寇对我根据地进行的“扫荡”、“蚕食”和“清乡”,八路军总部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何云峰同志所在的七七二团会同兄弟部队,奉命阻击阳泉来犯和由平辽线回援正太路之敌,破袭芦家庄、冶西等敌据点,攻打日寇重要据点榆社、关家垴,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1943年底,日寇对我根据地实施拉网合围式扫荡,何云峰同志带领独立营担负抗击日伪军合围任务,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生产自救、发展民兵组织,在保障主力部队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次与日寇遭遇战中,他率部奋勇抗敌,始终坚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左手和右胸不幸被子弹射穿,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何云峰同志先后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营政治教导员,晋冀鲁豫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中原二野四纵队二十八团政治委员,二野四兵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先后参加上党、闻夏、同浦、临浮、吕梁、汾孝、晋南、潼关、豫西、洛阳、宛西、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洛阳战役中,时任团政委的何云峰同志率部担负主攻洛阳西门任务,由于敌设防坚固,部队进攻受阻。为准备掌握敌兵力和活力部署,他和团长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坚持到阵地最前沿察看敌情,当他近距离观察敌情时,左眼不幸中弹,栽倒在瓦烁上,他仍然坚决要求坚守阵地,最后大家用担架把他抬到后方包扎,广大官兵闻讯后深受鼓舞、士气大振。经过激烈交战,与其他部队一起成功解放洛阳。在淮海战役中,他一边指挥作战,一边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有效激发官兵杀敌立功热情,率团完成作战任务突出,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何云峰同志转战大江南北,出生入死,英勇顽强,沉着果敢,指挥有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何云峰同志先后任云南军区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十三军三十七师政治委员,陆军十三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等职。建国初期,他顾不上休整,跟随大部队参加了粤桂边、滇南等战役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当局在滇南建立“反共基地”的企图,为解放云南省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何云峰同志在长期的战斗、工作和生活中,勤奋学习、忘我工作,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58年何云峰同志首创领导干部下连当兵的实践,佩戴列兵军衔,与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在全军产生轰动效应,毛主席高度称赞了这一做法。不久,下连当兵在全国迅速推广,并形成了制度,为继承和发扬官兵一致优良传统、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发挥了历史性重要作用。何云峰同志任十三军政治委员期间,一边主持军里的领导工作,一边抓好滇南、重庆等地区的“三支两军”工作,恢复生产和维护社会秩序,培养和保护了一大批干部和群众。他担任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和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期间,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部队政治工作和全面建设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政治立场坚定,始终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群众,旗帜鲜明地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支持改革开放,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积极为部队建设献计献策。何云峰同志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何云峰同志南征北战,历尽艰险,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坚决服从组织、顾全大局、坚持原则,具有坚强的党性修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公道正派,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他注重学习,勤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对家属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政治本色。

何云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使军失去了一位忠诚的革命战士、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为革命事业建立的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何云峰同志永垂不朽!                     (王银茂 编辑)

 

致谢信

                                          

    何云峰同志不幸去逝。他在生前,特别是病重期间得到了南京军区及各级组织、领导、战友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关心照顾;治丧期间,中央军委领导及军队、地方各位领导、生前好友及各界人士纷纷来人、来电、来函,以及各种形式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表达了对老党员、老战友、老首长的哀掉之情和崇敬之意,使我们全家在万分悲痛中得到莫大安慰。

   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不负你们的厚爱与期望。

   谨此,我们对您的关怀及情意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槐贞率子     2013112

 

四、何云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部分图片  ●●●●●●●●●●●●●●●●●●●●●

 

1.2013年1月12日上午9时,原福州军区副政委、顾问何云峰将军遗体告别仪式在南京军区福州总院举行

2. 何云峰同志生前好友、老部下参加追悼会 

3.驻榕部队部分官兵代表参加何云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5.南京军区领导及驻榕部队领导参加何云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6.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田世兴将军(当年“济南二团”团长)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前来送别老战友 

7.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何庆宇老首长签到 

8.原福州军区司令部参谋长王玉清及夫人陈潮芳参加告别仪式 

9.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叶汉林(左)、福建省军区原司令员卢福祥(右) 

10.原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庄正老首长 

11.原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马寅初老首长及夫人(左二、一), 右一为赵文亭(刘波首长夫人)

 12.梁多(赵华青首长夫人)

 13.左起:李怀义首长夫人刘英、老首长、王锡坤首长夫人张新芝

14.谢家祥首长夫人刘德玉(右三),张政首长夫人曹明及女儿(右二、一) 

15. 何云峰同志遗体告别大厅 

 17. 老红军、老将军、老共产员何云峰同志遗体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18. 王槐贞在丈夫遗体前默默深思、致哀

19. 文安武治、挥洒剑丛、一生磊落、后世楷模。万里长征、千里跃进、挺进西南、功昭边陲。 槐贞率子孙泣挽 

20.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以及范长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花圈 

 21. 徐才厚、梁光烈、赵克石、常万全等敬献花圈

22.蔡英挺、郑卫平、宋普选、秦卫江、蒋谟祥、吴刚、王平、杨晖、吴长海、杨建华、孟昭斌等敬献花圈 

 

23. 南京军区首长及驻榕部队领导向何云峰老首长遗体三鞠躬  

24. 南京军区副政委吴刚中将与何云峰亲属握手

25. 原福州军区老首长及老阿姨参加何云峰遗体告别仪式 

26.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田世兴紧紧握住老战友夫人王槐贞的手万分悲痛  

27. 老战友们拄着拐杖参加告别仪式,他们依依不舍。多想看一眼

28. 当年老部下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29. 老干部亲属及医务工作人员参加告别仪式 

30. 曾经为何云峰老首长服务过的工作人员参加遗体告别仪式  左起:宋四根、张心禄、张金保、张恩利、刘祖炳、胡中才、傅仰潘等  

31. 服务工作人员向老首长三鞠躬 

 32. 部队官兵们向老首长遗体告别

 33. 何云峰同志遗体告别厅外景

34. 首长亲属们留影

35. 首长亲戚及曾经为老首长服务过的工作人员王银茂在当年老干部支部书记何云峰将军遗体前留影

36. 亲属及服务处工作人员留影 

37. 慈祥容光,百感交集 万分悲痛 依依不舍

 

          38. 愿老红军、老将军、老首长何云峰同志一路走好,万古长青,永垂不朽!

 

五、何云峰将军珍贵照片及文稿(福州军区老首长画册 主编:王银茂 )●●●●●●●

 

我军首创干部下连当兵的 师政委何云峰

       在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军队离休干部中,有一位从放

牛娃到将军的老红军何云峰,他是我军第一个下连当兵的师政委。

1958年夏,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北戴河会议上,高度赞扬他率先下连当兵的行动,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密切了官兵关系,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倡导下,当时,军官下连当兵形成制度,普遍开展起来。

数十年过去了,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军干部也不断更新,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但作为我军官兵一致、上下一致的优良传统则是需要发扬光大的,在军队实行新的军衔制以后,追述一下何云峰下连当兵的这段经历,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

  1958225日,从昆明南部鲜花盛开的宜良县大荒田军营里,传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喜讯:步兵第三十七师政委何云峰大校和副师长张化民中校身穿战士服,佩戴列兵军衔,下到红军团八连当兵!

昆明部队顿时轰动起来了,人们怀着不同的心情,看着这个新生事物。

有些军官兴高采烈地奔走相告:“何政委下连当兵了,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争取早日下连锻炼啊!”

有些士兵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像何政委这样的师首长下连当兵,怎样同我们士兵一起生活,他能改变首长的风度和习惯吗” 

听到这一消息的军营周围的人民群众也赞不绝口地说:“盘古到如今,未见官当兵,这样的新鲜事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会出现。”

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这件事,从不同的侧面来审视这件事情的发展。军区首长获悉这件事情以后,曾担心地问何云峰:“你能不能像士兵一样生活啊?”何云峰的回答只是一句话:“我保证当好普通一兵。”

当天下午,何云峰来到“红军团”八连,一进连部就给连长张福才敬了一个礼,表示他将为这个连队的一名普通士兵。指导员召开全连军人大会,激动地宣布命令:“列兵何云峰到一班。”随即,战士们热情地把这位老列兵拥到了自己的营房里。

何云峰一到班,就笑眯眯地问大家:“谁是我的班长?”班长王会友胆怯地回答说:“是我,首长同志!”

何云峰马上说:“班长同志,我是班里的列兵,以后不要叫我首长,就叫何云峰,你要像管其他士兵一样管我。”接着,何云峰问了全班同志的姓名、籍贯、文化程度、家里有什么人,同时,他也作了自我介绍,希望大家帮助他完成下连当兵的任务。

从何云峰的介绍里,大家知道这位首长是四川平昌县人,少年在家放牛,19337月参加红军,当过勤务兵,参加过万里长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先后在连、营、团、师做政治工作,这次下连当兵的动机,一是锻炼自己,体验士兵生活,保持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二是与大家一起摸爬滚打,摸索总结部队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以便指导全师正在展开的练兵运动。

第二天清晨,起床号一响,王班长和其他士兵迅速地整理内务准备出操,可是何云峰手脚乱了好一阵子,还没有把被子叠得和大家的一样。因为连长、指导员考虑何云峰年纪大,昨日晚上特地给他送来了这床大被子。何云峰出操回来,就去连部换了床小被子。可是,吃饭后一看,床上放的还是那床大被子,他问班长,班长认真地说:“你年纪大了,不能盖薄被子,冻病了怎么办?”何云峰说:“我来当兵就是体验士兵生活,不能搞特殊,不然还叫什么锻炼。”结果,他还是把那床小被子换了回来。

何云峰以普通士兵的姿态出现在班里,给八连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自己遵守纪律,不论是开会或是到服务社买包烟,都要向班长请假,早晨争着扫地,烟头总是放进烟缸里。有时他开会到深夜才回来,在班上同志们已经熟睡了,他进来就把每张床铺看一看,没盖好被子的给盖上,课余时间他还帮助战士们学习文化、写家信、看信,同战士们谈心。新战士王国富刚来部队,生活不习惯,何云峰跟他一起下连当兵的张化民副师长就主动接近他,给他讲部队的光荣传统,讲自己当兵的经历,启发他自觉锻炼,并热情关心他,行军时扶着他走。王国富深受感动,觉得这两位老列兵对自己这样亲近,家里的事,大大小小都愿意讲给他们听。

战术训练是一个很苦的科目,何云峰和张化民既当兵,又当教练员。他们给战士们讲课,做示范动作,还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战士们走多少路,他们走多少路,战士们爬多高的山,他们爬多高的山。战士们休息时,他们却在勘察演戏场地,或同大家谈心。在居民地进攻演习中,他们带头与战士们一起抬梯子,从仗多高的墙上翻过去,示范通过高墙的动作。战士们看到老首长都过去了,就是有点胆怯的也不害怕了。

训练开始几天,班里对师制定的训练指标进行讨论。何云峰从战士们的发言中发现连里的训练动员搞得不够深入,便给大家讲师里提出的训练指导思想和要求,激励大家为实现师党委提出的训练指标而奋斗。张副师长还帮助连队开展中的政治工作,激发大家的练兵劲头,增强训练效果。在单兵训练中,他们和战士们一起听排长张志福讲课,发现排长讲得过深,战士们接受不了。何云峰便找张副师商量,由张副师长去帮助排长备课。备课前张副师长和张排长先找战士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特点,备课中把战士们的口语、俗语和军事术语结合起来,并制作了形象化教具,采取直观教学法讲课,受到了战士们的好评。

何云峰和张副师长在当兵期间,还和战士们一起打球,和少数民族战士一起跳舞,经常同战士们拉家常,生活上和大家同甘共苦,战士们心里有什么问题也喜欢找他们谈,连里的干部和班长们都感到,首长下连当兵,自己不但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在工作方法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在首长的行动影响下,他们也处处和大家打成一片,同战士的关系比以前更加亲密了。战士们编快板书赞道:大校来当兵,摸透战士心,爱咱如兄弟,连队气象新。

何云峰政委、张化民副师长在连队当兵的两个月里,红军团广大官兵争上游的劲头更大了。他们学习首长们的革命精神和深入实际的作风,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的更好。七连连长王金平主动搬到班里去住,训练中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炮连干部扛着炮在泥水里给战士们做示范动作。后勤处长改变了过去动口不动手的作风,随叫随到,随到随办,主动为基层解决问题。兽医主任也到兽医所去住了。财务主任把薪金送到了连队和干部门上,团、营领导纷纷下连当兵和蹲点,各行各业深入基层,全团出现一片新气象。

(二)

何云峰政委下连当兵的事迹在《国防战士》、《云南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宣传以后,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和倡导,并在全军形成了一项重要的制度。

1958327日,总政治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军干部每年下连当兵一个月,借以联系群众锻炼自己,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部队,进一步发扬我军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军民一致的光荣传统。通知还要求下连当兵的干部,应编入班排建制,归班、排指挥,在连队过党、团组织生活,与士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期满时,连队应对下连当兵的干部做思想评定,干部每人应写一篇或两篇有关连队工作的经验总结。

于是,全军干部掀起了下连当兵的热潮。

总参、总政、总后的干部个个争先报名下连当兵。各军种、各兵种、各大军区的领导机关召开了干部下连当兵的动员大会。

行动最快的还是何云峰所在的昆明军区。

毛主席的指示和总政关于军队干部下连当兵的通知传到昆明军区以后,正值军区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期间,军区党委向到会的团以上的干部作了传达,并请何云峰、张化民给人家讲下连当兵的体会。到会的同志深受教育和鼓舞,一致认为,为了破除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共产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扬我军三大一致的光荣传统,密切官兵关系,加强部队建设,各级干部下连当兵是必要的。

930日,军区党委扩大会议一结束,军区党委就批准了秦基伟司令员、鲁瑞林副司令员以及王砚泉副参谋长、政治部雷启云副主任、后勤部何德庆部长等军区领导和机关为这批下连当兵的干部举行了欢送会。1015日,他们满怀豪情地奔赴部队各基层单位,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列兵。与此同时,全军各大军区、各军种、兵种、军事院校有数万名干部分别下到陆军、海军、空军、边防军、筑路部队、后勤部队当兵,形成了干部当兵的热潮。

(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不会永远停止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水平上。干部下连当兵这一新生事物,从何云峰首创到毛主席倡导,乃至形成了一种制度,在我军坚持了多年,在实践中也不断发展。

196010月,首创干部下连当兵的何云峰同志在升任军的领导职务之后,又率领一个工作组,到三十七师炮兵团榴炮一连当了一个月的炮兵。这次,他们既当兵又当参谋,除自觉锻炼外,还积极帮助连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何云峰根据第一次下连当兵的经验,当天到榴炮一连后,首先采取一深到底的办法,一部分人在连里当参谋,一部分人下去当兵,从各方面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何云峰在无线电班当兵,他以普通一兵的身份,不仅了解士兵中存在的问题,也了解连队领导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上当参谋的同志广泛调查座谈会,很快找到了这个连队的主要问题:军政干部之间不团结,党支部没有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何云峰在连队工作多年,他深知连队军政干部团结和支部集体领导是搞好连队工作的基本保证,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连队的一切工作都不可能搞上去。因此,他决心首先帮助榴炮一连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连队军政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时,何云峰和工作组的同志满腔热情地帮他们敝开思想,摆问题、谈教训,并发动群众提意见,帮助干部认清搞好团结的重要性。在解决支部集体领导这个问题上,何云峰和工作组除帮助连队建立健全支部工作制度外,只要通过中心任务,帮助支部教育全体党员执行党支部的决议,带头完成中心任务,树立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在军事训练和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此同时,何云峰十分注意把思想工作渗透到训练中去。连实弹射击前,战士们自动早出晚归,有时中午也不休息,加紧操练着。这股子劲头,干部门见了啧啧称赞,但是有个问题使大家很苦恼,就是侦察兵交会目标、二炮手瞄准、通信兵传话操作总是消灭不了差错,因此,影响了精确度的提高。何云峰所在的无线电班情况也是这样。为什么就消灭不掉这些差错呢?党支部号召大家积极找原因。在找难点、攻关健的“诸葛亮会议”上,班里同志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人说是机器有问题,传一百句话难免有一两句话听不真;有人说是电池有问题;也有人说是口令不够熟练的问题。这时,何云峰同志发言说:“我看主要是思想问题。”接着他例举了一些事实,比如,两个电台传话时,有时传对了,听错了,或是听对了,复诵错了,互相都不注意及时纠正:又比如,每天作业时,大家带上器材就走,一练就是一上午,这一天究竟要解决那些难点,解决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的呢?找出继续努力的目标也不够。他说,这就叫打“糊涂仗”了。于是,他建议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使大家明确训练目的,认清自己班、排和个人训练成绩好坏对全局的影响,把消灭每一个差错都明确提高到增强连队战斗力的思想高度上来认识,这样,每个同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苦练,消灭差错就有了基础,技术难关也就可以闯过。在他的建议下,战士们自觉地检查了自己的思想,表示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想办法、找窍门、攻难点,展开互相兼听、互相帮助,实行连环保险,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训练。果然,在三、五天内人人都消除了差错。

何云峰深入实际,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训练中去的作法,使干部们深受启发。连里很快推广了无线电班的经验,营和团也都据此召开了野营政工会议,明确要求加强训练中的思想工作,消灭产生技术差错的根源,展开群众性的技术无差错竞赛活动。结果,全团通信兵、计算兵、炮手都迅速突破了技术上的难点,消灭了差错,其它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何云峰第二次下连当兵的事迹在报告上作了突出报道后,对全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60年以后,干部下连当兵到基层单位代职、蹲点,亲自摸索连队工作的具体经验,指导部队搞好基层建设,推动部队战备训练和各项工作,给部队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使军队干部下连当兵获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

(四)

随着岁月的流逝,何云峰同志由大校升为少将,从师政委、军政委到大区副政委、顾问,并于前年离休了。在这段历程中,我军也经历了实行军衔制、取消军衔制到实行新的军衔制的过程。军衔制度的再实行,是新时期我军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标志着我军向现代化、正规化迈进了一大步。

然而,新的军衔制度实行后,人们的等级观念会不会强化,如何保持和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则是许多老同志和关心我们这支军队发展的人们所关注的。为此,30年前何云峰下连当兵的创举还有值得借鉴的价值。那时,他之所以率先下连当兵锻炼,就是看到实行军衔制后,部队内部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干部“星星多一颗,强人一个头”,有的不能平等对待士兵,滋长了官气。正式看到这些消极的现象,使这位从小在红军队伍里成长起来的师政委,深感保持我军官兵一致的重要性,并决心以实际行动向特权思想和官气挑战,放下架子,甘当普通一兵,用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保持我党我军政治本色的需要,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才倡导干部下连当兵。

历史的昨天是今天的一面镜子,在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征途上,在我军军官佩戴上军衔牌子之后,我们把何云峰大校下连当兵的这段经历再现出来,为的是使他能对后人有所启迪,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军队更好地保持和发扬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密切内外关系,搞好官兵团结和军民团结,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

 

六、何云峰将军生前用品(福州军区老首长纪念馆 馆长:王银茂)●●●●●●●●●

 

 

七、何云峰将军家乡、亲属、传记等有关链接资料  ●●●●●●●●●●●●●●●

27位巴中籍共和国将军

    巴中,曾经的中国第二大苏区,有12万优秀儿女参加红军,4万巴山儿女魂归沙场。

  从巴中这块热土上,走出了27名共和国开国将军。为了共和国,他们浴血沙场,功勋卓著。

  那么,生养他们的故乡现状如何?他们给乡亲们留下了怎样的故事?

  近日,本报记者兵分四路,走进其中七名将军的故乡,带回了将军村鲜为人知的故事。

  27名将军的史料

  将纳入中学德育教育计划

  1116日,我市召开共和国开国将军家乡村建设调研会。我市决定把共和国27名开国将军的史料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计划,将军所在的村用将军的名字命名。将军村将制作红军标语、红军塑像、红军训词,收集整理、汇编、出版将军村的口述史料,让开国将军的故事深入中小学生之中。

  我市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当年有12万人参加红军,涌现出何正文、傅崇碧、胥光义、陈其通等2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我市大部分共和国开国将军的家乡村四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仍然处于贫困中。今后,我市将用特殊政策、特殊项目、特别机制加快我市共和国开国将军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四难,实现将军家乡村和谐发展。

  27位巴中籍共和国将军

  蒲大义 (1916—1973)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平昌县喜神乡大龙村人

  姜 钟 1919年出生,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平昌县得胜镇平江村人

  朱兆林 (1907—2003)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平昌县板庙乡凉水村人

  胥光义 (1916—2009)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平昌县元石乡白马村人

  赵兰田 (1907—2003)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平昌县岳家镇中民村人

  何云峰 19222013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平昌县元山镇长城村人

  李 勃 (1912—1992)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平昌县马鞍乡桂花村人

  吴瑞林 (1915—1995)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巴州区化成镇吴家河村人

  王良太 (1917—1991)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巴州区水宁寺镇印合村人

  王明坤 (1911—1988)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巴州区大和乡方坝村人

  冯丕成 (1908—1983)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巴州区渔溪镇铜城村人

  刘自双 1915年出生,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巴州区青木镇石马村人

  阳自碧 1918年出生, 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巴州区下八庙镇普济宫村人

  张世盖 (1917—2000)1962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巴州区石城乡长岭寨村人

  张德贵 (1914—1987)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巴州区恩阳镇永芳村人

  陈其通 (1916—2001)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巴州区梓潼庙乡陈家嘴村人

  程登志 (1921—1995)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巴州区玉山镇南阳村人

  邓仕俊 (1918—1993)1955年晋升少将军衔,通江县永安镇小坪村人

  朱仕焕 1913年出生,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通江县民胜镇新场村人

  吴仕宏 1918年出生,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通江县兴隆乡太平村人

  吴荣正 (1915--1973)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通江县双泉乡白马村

  何正文 (1917—2000)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通江县板桥乡街道人

  张荣森 (1917—1984)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通江县陈河乡母家梁村人

  张显扬 1915年出生,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通江县永安镇郑家营村人

  陈 彬 (1919—2000)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通江县云昙乡蒲家坪村人

  陈福章 (1913—1982)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通江县朱元乡木关坝村人

  傅崇碧 (1916—2003)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通江县胜利乡迪坪村人

 

四川省平昌县的七名共和国开国将军介绍

胥光义赵兰田、李勃、姜钟、蒲大义、何云峰、朱兆林、等7名共和国将军。

1. 胥光义简介:

胥光义 191611月生,四川省平昌县元石乡(原长垭)人。1929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4方面军总保卫局排长、红30军排长,保卫营副连长、保卫队指导员。参加了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任红军大学分队长,中干队军事连政治指导员兼教员,红军大学政治部地方工作科副科长,援西军随营学校政治主任教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129师挺进支队政委、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师干部教育科科长,抗大第6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步兵科政委,冀南军区宣传部部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阳泉县委书记,中共南京市第7区党委书记兼区长,南下干部支队支队长,第2野战军3兵团后勤部部长兼政委。1950年后历任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政委、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军区办公厅主任兼人民武装部部长、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总后勤部参谋长,地质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中共12大代表。第56届全国人大代表。第7届全国政协常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2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1级红星勋章。2009710日在北京301医院逝世,终年93岁。

2. 赵兰田简介:

赵兰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11师32团班长、排长,红11师31团政治处组织股长、28团宣传干事、红四军侦察连指导员、教导团司令部参谋、28团干部教员等职,参加了保卫川陕苏区的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机枪连教导员、3营政治教导员,769团政治处副主任、14团政治部主任,团政治委员、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伏击战、反“九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参与创建了晋东南抗日革命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四支队政委、晋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7旅旅长、第二野战军11军31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上党、陇海、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师长、60军副政治委员、15军副军长、代军长,率部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和秋季反击战役。1954年入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15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北京军区空军政委、沈阳军区空军政委、军委空军顾问等职。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4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3.3.19291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

.3. 3. 李勃简介:

李勃19121992)四川省平昌县人。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红四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工作团主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营副政治教导员,第二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八路军总部后勤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军委办公厅协理员,警备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纵队第二十七旅政治部主任,冀察热辽军区第十八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民航局西南办事处政治委员,华中管理分局局长,空军军政治部主任,雷达兵部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领中,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平昌籍将军——李勃,他12岁随父当背佬儿,吃尽苦头,16岁到染布店当学徒,受尽欺辱,21岁参加革命,历经血雨腥风,43岁被授予少将军衔,书写了从巴山背佬儿到共和国将军的革命传奇。

    苦难的童年   群山苍茫,古道奇险。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巴山深处的山民们日子过得凄风苦雨。1912年,平昌县马鞍乡一苟姓贫苦农家又诞生了一名男丁,孩子的出生并没给家庭带来多少喜悦,反而给生活艰难的父母平添了无限的焦愁。父亲是挑身磨骨难养身的背佬儿,母亲帮大户人家洗衣服,家中吃了上顿没下顿,新生儿子怎么养得活啊!

    “一棵草有一颗露水养,车到山前必有路!教私塾的二爷爷鼓励李勃的父母,说这孩子天资聪颖,将来必成大器。在二爷爷的资助下,李勃6岁半开始读书,9岁时就能帮助父母砍柴、跳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甲子(1924)、乙丑(1925)年间,马鞍乡遭遇特大干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些年轻的村民纷纷远走他乡逃难,年老的只有靠野菜、树皮充饥,饿以待毙。为熬过这场灾难,父亲带李勃到宣汉县板凳垭扒松毛、捡松豆糊口,和母亲一起挖葛根、脚板苕和野菜充饥。12岁时,父亲给他做了一根木杵,一个背篼,从此,年幼的李勃跟随父亲当起了背佬儿,在亘古蛮荒的山道上给矿山背柴,给商贩运盐,给大户人家背粮,渴了就到河边、井边用手捧起凉水喝,夜里就宿在人家屋檐下或找个山洞,向人要一两个稻草躺一夜。

    16岁那年,父亲送李勃到一家染布店当学徒,学徒实际上也干的是成人的活,整天都是挑水、抬布,动作慢了或累了立着踹口气,都要遭工头的打骂。上班在店里干活,下班还得到老板家做些勤杂活。学徒工只管吃饭,辛辛苦苦干了5年,没挣到一个工钱。

    积极参加革命  1932年红军入川,土豪劣绅惊恐万状,穷苦百姓盼来了翻身的希望。李勃在店里接触了一些老工人,听说红军是打土豪、分田地、解放穷人的,便天天盼望红军早日来到自己的家乡。19338月,当红军快要打到他的家乡时,仓皇撤退的川军进村抓夫,他被几个官兵抓住,不容分说,绑上就走。李勃一心要当红军,不肯为军阀卖命,途经道子时,他趁官兵们喝酒之机,从后门逃走。

    回到家的第二天,红军就来到了他的老家。当红军在楼房沟开会成立苏维埃政府并组织少先队时,他立即报名参加了少先队。红军见他手上有染布留下的靛迹,认定他是半个工人阶级,便介绍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由于李勃头脑灵活,革命积极性很高,很快被分配在赤江县当少共县委宣传员,不久任宣传干事和少共组织部长。其间,他参加了反六路围攻19348月,他带领赤江县的团员代表到巴中县参加全省团员代表大会,会后被分配到恩阳县组建少共县委,并任少共县委书记。1935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大转移,当时,因中共县委书记不在,他当机立断带领县委机关随红军向西转移,赶到嘉陵江边时,大部队早已过江,只剩下在团山上的一个后卫排,江边也只有最后一条船,情况十分紧急。他指挥县委机关迅速渡江后,经江油到茂州找到了省委。组织上先后分配他到汶川县、金汤县组建少共县委并担任书记、到雅安县任少共组织部长。

    过雪山草地  19356月,县委机关继续随红军北上,经炉霍、阿坝进入沼泽泥深、荒无人烟的草地。进草地前,地方干部编成川康工作队随红军一起行动。当走到草地中间地段时,带的干粮吃完了,就杀军马充饥;马肉吃完了,就找野菜吃。快到国际河边(即黄河上游)时,李勃连累带饿得了伤寒。一天中午,他突然感到腹部疼痛,象有把刀子在肚里直搅,脸上没了人色,浑身颤抖不止,痛得滚躺在地。道孚县委妇女部长何连芝(董必武的夫人)急忙给他揪沙,挑羊毛钉。这法还真灵,疼痛很快减轻了,虽然病未全好,但却解除了危险。

    走出草地到达甘南泯州,李勃被编入红四方面军党校一连。在部队继续北上的时候,李勃本来就没痊愈的病又突然加重了,在卫生队里几次昏迷不醒。领导见他无法随队北上,想把他留在泯州,当他得知要把他留下时,使出全身力气大喊:我不留下,就是死在队伍里也甘心情愿。在他的再三请求下,部队只好同意他随队北上。第二天上路时,他被扶在马上,两边各有一人搀扶。由于病情严重,道路又坎坷不平,他实在支持不住,几次从马背上摔跌下来,摔得鼻青脸肿。走了3天,他骑的那匹马死了,他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当时他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又到了生死关头,一旦病情再加重掉队,那就是死路一条。可是跟部队走,大家都疲惫到了极点,不能再连累。怎么办?最后他下定决心死也要跟上部队。他每天清晨和前卫一起出发,走不多远就掉到了本队,然后又掉到收容队,最后又被收容队拉下。就这样,大家走路他走路,大家吃饭他也走路,大家睡觉他还是走路,如此坚持了数日。两条腿走不动,就用四肢爬,脚磨烂了,膝盖磨破了,手和胳膊也磨出了鲜血,渴了没水喝,就喝路旁土坑里掺有牛马粪便的脏水……他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和部队一起到达了会宁,参加了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

    战功显赫授少将 19374月,李勃从中央党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援西军红四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当干事,开始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正式从地方转入部队。19378月,他调任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部干事兼民运工作队队长及指导员,参加了粉碎日寇的六路围攻八路围攻以及响堂铺、神头岭战斗。之后调任十八集团军政治部民运部副股长,同年8月,调任特别团(当时也称朱德警卫团)三营副教导员。19401月,调任特别二团政治处组织股长兼山西省安泽县独立营营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指示,李勃同其他团以上干部一起,越过平津铁路,经过山海关,锦州到达沈阳。后又奉命返回锦州同赶到锦州的部队一起进行了整编。李勃调任热辽纵队二十七旅政治部主任,不久又调任热辽军区十八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7年升任八纵二十四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先后参加了攻打建昌、凌源、北镇等县城和大城子、北票、松树嘴子、要路沟等地战役,194712月李勃参加了哈尔滨政治工作会议,会后调任十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北平解放后,他调任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政治部副主任,随军南下,到江西时曾兼赣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504月,李勃调军委民航局,负责组建上海办事处(也称华东办事处),同年8月,调任军委民航局西南管理分局政治委员。195111月,调军委民航局组建华中管理分局,任局长。195210月,李勃调空军第四军,任政治部主任,19559月,李勃因战功显赫被授予少校军衔,并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授勋后,李勃先后被任命为空军雷达兵部任政治委员、空六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济南军区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19828月离职休息,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逝世,享年80岁。

  

4. 姜钟简介

姜钟 男,汉族,生于1919年,四川省平昌县得胜镇平江村人。原名姜心登。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0军政治部宣传队宣传员,中共汶川县、绥靖县县委秘书。参加了宣(汉)达(县)战役、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第2局科员、股长、副科长、1处助理员、3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第21处副处长,华北革命大学第4部主任。建国后,任军委工程学校第2部主任、校教育长,军委技术部干部学校副校长,西南第2局局长,总参谋部第34局局长、业务指导局局长、副部长、第一副部长、部长。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晋升少将军衔。    1988年获一级红星勋章。 

 

5. 蒲大义简介

  蒲大义(19161973),四川省平昌县人。
  1933年红四方面军到平昌,蒲大义参加儿童团,同年率领11名儿童团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蒲大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蒲大义任红31932743营营部通讯员。由于作战勇敢,1934年被调到274团团部当警卫班长。1935年被送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到红5军团任侦察排排长。1936年升任3193274团特务连连长。参军4年,负伤8次。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蒲大义任八路军12938677271排排长。在神头岭战斗中,指挥全排冲进神头村,勇猛杀敌,以伤亡5人的代价将日军赶出了村,获刘邓颁发银质奖章一枚,所在的排被誉为蒲大义排1938年升任连长,为掩护旅部和彭德怀转移,率领全连和工兵连坚守阵地,大部分人员牺牲,自己亦受重伤,被彭德怀记功一次。1940年升任副营长,为掩护李达和129师师直机关战役,率部队阻击日军,战至最后5人,第10次受伤,与主力失去联系,仍收集100多人,作战5天,突围回到部队,获奖章一枚。在抗日战争中6次负伤,升任八路军129386772团营长,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30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在晋南战役中第15次负伤,左腿骨被炸断。后担任华北军区第15纵队45旅旅长,第18兵团第62186师师长。
  战争年代16次负伤,荣立大功3次,小功8次,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86师师长,1952年调任志愿军第46师师长,1954年升任志愿军第16军副军长。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1955年继续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炮兵系,任昆明军区炮兵司令员。1962年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1969年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出任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3419日在开会时,蒲大义因心肌梗塞逝世,终年57岁,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6. 何云峰 简介

四川省平昌县人,1911年出生。从小放牛,11岁就到红四方面军红411 33团当兵。后来到12师政治部任宣传员、军政治部宣传员。抗日战争时期,何云峰历任129师直属政治部宣传员、386772团干事、指导员、教导员。解放战争
时期,何云峰任晋冀鲁豫野战军41028团政委、1337师政治部副主任。何 
云峰担任政委的第28团,是一支以红军为骨干组建起来的老部队,打过许多漂亮仗,荣获过夜战常胜军的称号。攻打洛阳时,团长赵华青和政委何云峰观察邱行湘最后据守的核心阵地洛阳中学。第28团观察所移至距洛阳中学不到100米的一幢瓦房里。团观察所的房子被打得遍体鳞伤。何云 峰是个认真的人,有一处没看仔细,就不顾砖瓦横飞,在墙洞边边看边记。一发子弹飞过来,打在他左眼上,顿时鲜血喷了满脸。建国后,何云峰任1337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政治系。 1958年,担任师政委的何云峰和一位副师长,身穿士兵服,佩带列兵军衔,到本师一个红军团的8连当兵。他下连当兵的经验很快在《解放军报》、《云南日报》上宣传推广。毛泽东看了报纸报道的消息,充分肯定了何云峰下连当兵的经验,于是全军普遍开展了将军下连当兵的活动。不过当时何云峰还只是大校军衔。 1960年,何云峰升任军副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后升任军政委。19706月,升任成都军区副政委,文革期间,担任四川省委书记,后调任福州军区副政委。何云峰获叁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7. 朱兆林 简介

朱兆林(1907-2003),四川省平昌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1军班长、宣传队分队长等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386772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队长,旅政治部干事,第17团政治处教育股股长,第18团政治处主任,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20团政委等职,参加了山西神头、响堂铺伏击战和晋冀地区反扫荡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第二野战军1339师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供给部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上党、晋南、淮海和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西康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事法院院长,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干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12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籍少将及军以上级将军名录

八、何云峰将军墓地及安葬追思等活动  ●●●●●●●●●●●●●●●●●●●●●

 


上一篇: 7.【朱绍清将军】老红军、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首发时间:2012.04.22)最近增补内容时间见下        下一篇:5.【龙飞虎将军】老红军、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首发时间:2012.04.22)最近增补内容时间见下
 
首 页 | 关于我们 | 业务介绍 |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Copyright 2008-2011 Powered by 王银茂.COM,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104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