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钦,字赠春,别名雷应声,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上才溪人,1914年11月(农历1914年10月15日)出生于贫农家庭。父亲雷兆荣(又名雷标三)是农民、泥瓦匠,曾任才溪区苏维埃主席。
因家境贫寒,雷钦只上过不到二年国民小学,少年时期即随父亲、叔父外出做工。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7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开辟了闽西根据地。雷钦随父亲从外地回到家乡即积极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任才溪乡少先队副支队长;1930年经乡肃反委员会主任邱树南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共),任乡团(少共)支部组织委员,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雷钦带领六名少先队员到县苏维埃政府报名参加红军。参军后在独立第七师(原杭武赤卫团改编)二团当战士,参加了攻打永定的湖雷、坎市、永定县城、武平、上杭县城等战斗。
1932年,独立第七师编入红十二军,雷钦调入红十二军三十五师103团任宣传员。同年7月,在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雷钦在广东水口战斗中负伤;伤愈后又参加了建宁、泰宁、邵武、光泽、黎川等地的战斗。在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雷钦参加了攻打黄狮土、许湾、宜黄、草台岗等战斗;其后,雷钦调任石城新兵连任政治指导员。
1933年调江西省军区青年部任青年干事,不久即任军区直属队党总支部书记兼军事裁判所所长。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江西省少共代表大会代表等,出席了1933年秋、冬召开的各代表大会,并被少共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为少共江西省委常委。1934年1月,雷钦作为江西省的代表,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中央苏区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4年5月,雷钦到中央苏区红大第三期上级政治科学习。从红大毕业后,由朱德总司令亲自签署命令,任红一方面军总部警卫营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雷钦随红军中央纵队从瑞金出发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调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科员,兼任侦察队指导员、队长、出草地后任总部一局三科科长,参加了二次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打击川军等战斗。曾在南渡乌江战斗中负伤,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后,红军分为右路军和左路军继续北进。雷钦跟随红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等,转为左路军继续长征。1935年9月,因张国焘在四川分裂红军,强令左路军南下后,雷钦参加了打天全、芦山、雅安等战斗。在严冬寒天三次翻越夹金山、翻越党岭大雪山,三过草地,转战道孚、炉霍、甘孜等地。红军会师陕北后,1936年11月,雷钦奉命参加西路军西征,调任西征总指挥部调统科科员,负责收集研究有关西进的地方敌情资料。参加了永昌、临泽、沙河堡、倪家营、梨园堡、石寓等地多次恶战。历经数月悲壮的孤军转战之后,在天寒地冻的祁连山打游击,又经艰难曲折后回到延安总部。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在延安抗大三期政治六队学习。1938年春,调任抗大二大队政治干事、指导员;同年9月,又调到四大队任指导员、支队协理员;1939年任三大队政治处党务股长、抗大总校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长、1940年起,历任抗大直属队政治处主任、一大队和二大队政治处主任、1943年3月任三大队政治委员。
在抗大工作期间,1938年全校工作大检查和抗大三周年纪念会上受到表彰奖励;1940年抗大五周年纪念大会上获模范教育工作者奖状。1943年1月,奉命率领基本科两个学员队的二百余名学员,在交通员的引路下,经河北、山西中部回到陕北,胜利地通过了敌日伪军的七道封锁线,行程二千多里,无一损失,受到徐向前校长、李井泉政委的多次表扬(李井泉政委还馈赠他一支手枪)。
1944年9月(至1945年春),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春,雷钦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讯联络处政委;1948年调军区补训一旅任政委,1949年奉命率部两个旅的干部架子南下。渡江战役后到南京,分编到第二野战军;到武汉后,接任第二野战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军职),负责筹集转运物资支援二野进军大西南。
建国后,1950年,雷钦在重庆受命赴北京负责组建军委总后勤部军械部,并任军械部副政委(代政委职责)。1951年,调任铁道公安军二十一师任政委兼副师长;1955年,调任六十四军一九○师政委。
1961年,雷钦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1962年毕业。后因病休息治疗。
1955年,雷钦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55年,雷钦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1979年,雷钦担任大连市政协副主席。
1981年,离休(1978年虽经军委批准离休,但沈阳军区并未下达命令并通知雷钦本人;并且,雷钦作为大连市政协副主席,还在从事大连市政协的领导工作,直到1982年)。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